“报到”成“报道”,信息化时代该如何守护“文字”

来源:广西新闻网 时间:2023-08-12 01:01:32


(资料图片)

近日,一张印有错别字的高校录取通知书引发热议,误把“报到”写成“报道”,一字之差,意思大相径庭。显然,高校作为知识殿堂,出现“错别字”难以让人接受。更何况,录取通知书对于学生来说,更是赋予了特殊的意义,这些都决定了高校必须在文化知识上保持严谨务实的态度。

大众对高校往往有着虔诚和敬畏之心,录取通知书的“错别字”无疑让高校完美神圣的形象受到冲击。这也从侧面启迪,高校必须严格自律、严格要求,谨慎对待每一个“字”。正如高校发布通告所言,“因公职人员操作失误”。但我们对于“汉字”的传承和守护却容不得一丁点犯错和失误。有网友一针见血提到,“到”“道”不分,同音不同义,电脑智能办公还需认真校对。

当前,快节奏、碎片化阅读与浏览,成为普通人日常与文字打交道的方式。录取通知书的一个错别字,本质上暴露的问题,是这个信息化时代,我们该如何处理好“人与文字”的关系。尤其,电子化办公走进办公室,大数据的精准记录和电脑键盘的“拼音助力”,让人与文字的“敏感共鸣”在淡化,提笔忘字、见字忘形等问题悄然爬上来,甚至成为一种普遍现象。

文字,是文明传承延宕、文化薪火相系的火种,也是人之文化、人之文明、人之精神永续传承的根源与动力。正是因为文字的特殊使命和非凡意义,一个错别字,暴露出的不仅是个别高校的过失,而是整个社会不可不察、不可不知的守护“汉字”的时代责任。信息化时代,我们更应该加强对汉字文化的认识。特别是从家庭教育做起,树立文化自信,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,才能更好地守护汉字。(段官敬)

X 关闭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3 华夏净水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  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